綠茶茶湯渾濁,有好的原因,也可能是不好的原因導致的。想知道你泡的綠茶是哪種情況嗎?快來和湖北白茶廠家看看本篇文章,看完相信大家就有了一定的了解,可以大致分辨了。
不論是西湖龍井、還是碧螺春、或者是毛峰、毛尖等采制標準較細嫩的綠茶,嫩芽上面或多或少都有自然生長的銀白色毫毛。雖然因加工方式不同,茶毫附著茶葉的程度、形態會有區別,但經沖泡后,都會有部分或自然脫落,散落于茶湯之中。尤其用玻璃杯沖泡綠茶時,透光看去,就能看到茶湯中有明顯的、均勻分布的細小的毫毛。初飲綠茶的朋友,可能會把這種湯中帶毫的現象稱之為“渾”。茶毫多,雖然會一定程度上影響茶湯的透亮度,但嚴格來說,并不算真正意義上的渾濁。當茶湯出現“毫渾”,反而有可能是這款茶的原料等級較高呢。
茶湯渾濁,不好的因素,可能會涉及鮮葉原料,或加工、沖泡方面。
1、用水問題
沖泡出現白色沉淀,證明你用的水可能是硬水,即水中含鈣和鎂的化合物質過多。茶葉中有較高含量的草酸,可與水中的鈣離子結合形成難溶于水的草酸鈣,以至產生沉淀。這與茶葉的質量是無關的。
2、沖泡不當
沖泡不當也會導致茶湯易渾濁。主要有以下幾個:茶湯濃度過高,容易形成“茶乳酪”沉淀,會導致茶湯渾濁;注水過猛、過快,且直接沖擊茶葉,也容易造成湯色變得渾濁。另外,如果茶葉在水中久置,水中茶多酚與空氣接觸氧化變色,也會導致湯色加重,清透度降低、變暗。
3、工藝欠缺
① 鮮葉采摘后,堆放的時間過長或過多,直接導致了茶青的失鮮;② 在殺青中,揚炒不足、殺青溫度低、殺青不透,很容易導致含水量過高,也會引起茶湯渾濁;③ 揉捻中,如果手法過重導致茶葉細胞破碎率過高,部分不溶于水的細小物質也會導致茶湯顯濁。
4、采制污染
茶葉在采摘和加工當中,容易受到灰塵、雜梗、泥土、金屬等雜物的污染;另外,還有包裝材料的污染。在采摘和炒制過程中,作業工人很容易把污染物帶入茶葉中,導致茶湯產生渾濁現象。
綠茶沖泡后的茶湯,以嫩綠、綠為主調,綠中透黃,湯清葉綠。不同花色品種、不同級別的茶葉,湯色也有一定差異。如不同等級的龍井茶湯色可以是嫩綠、杏綠、綠、黃綠等。光澤度也有清澈明亮、明亮、暗等區別。一般說來,凡屬品質好的綠茶,有一個共同的原則:茶湯顏色不論深淺,一定不能渾濁、灰暗,以清澈明亮為佳。